為何強調教具和遊戲的區別,對我來說,如此重要。其實沒有什麼反骨的精神,純粹是站在「使用者」的立場去設想而已。特別是在教育、教學的現場裡。現今所謂「翻轉教育」的核心精神,其實只是為了讓學習回歸到原來的樣子而已。
教具與體驗
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」。這也是現今很多企圖從事翻轉教育的老師們,最容易碰到的瓶頸之一:身為老師的思維沒有先翻轉。反而想要透過教案、教具、教材,透過老師的身分、「地位」,企圖改善學習的動機與成效。
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」。這句話,人人都知道,人人都會講。但真的知道這句話意涵的人,少之又少。
「使用者體驗」的概念是現今在諸多領域的設計中,蔚為顯學的一個名詞。到書店走一遭,也很容易發現相關的作品。當然,這些背書都不如「使用者體驗」的真實意涵來得重要。所謂的「使用者體驗」,是強調設計應該站在「使用者」的立場,來解決這些「使用者」所面臨的問題。過去,傳統的設計師作品可能著重於彰顯個人價值與主張。那麼現今了解「使用者體驗」的設計師們,他們關注的焦點將會更有「人性」。因為,設計師不會是自己產品的唯一「使用者」。設計的產品是需要讓人便於使用,進而透過設計師的巧思,來改善人們面臨的問題。
所以,「使用者體驗」和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」有何關連?其實幾乎「完全相同」。
這不是說,作為施教者的人應該「跪下來」傾聽學生的需求,讓學生予取予求。而是先放下「過分沈重的教學目標」,先了解受教者,也就是使用者,也就是學生。然後,在透過對學生的了解,將「沈重的教學目標」透過施教者的專業,透過「設計思維」,重新解構教學、教案,再行重組。
也就是說,把學生當成「人」。教師要進行翻轉教育的理想,才有可能實踐於教育現場當中。「人」這個字,自當是意義深遠。
所以,為何我對「教具」的有這麼強烈意見,不是因為我不喜歡「不好玩的遊戲」而已。而是因為,「教具」不論在理論或現實中,都藏有太多「以教師為主體」的權力與慾望。有了這些強大的「教具」,要實踐翻轉教育,並達到成效,有時候,只是言過其實而已。翻轉教育當然也不盡然是十全十美,或勢在必行。傳統的教學方法仍有一定的價值,這也是「教具」之所以為「教具」存在的原因之一。
那麼,什麼是遊戲?
遊戲是個「自願」參與、有目的的活動。要達到「自願」的程度,參與遊戲的過程必須引起玩家足夠的動機,不論是外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。設計師若無法在遊戲中引起足夠的動機。其實,遊戲便只是個好聽的名號、空虛的外表而已。
「自願」參與的背後,通常都是使用者在過程中能夠體驗到一定程度的「自主性」,並且「自主性」的結果通常能夠「迅速」提供使用者「有意義」的反饋。如果「使用者」在過程中無法享有「自主性」,那麼這樣的「體驗」要能夠促使「使用者」達到自我覺察,進而引發「行為改變」的效果。只能說,過分牽強也不實際。
因此,如果一款遊戲的體驗,是透過有意的引導、教育而來。這樣的體驗對使用者並不會太具體、切實。因為過程中,玩家所做的決策並非來自玩家的認知或經驗。這也是為何「觀棋不語真君子」的主因,指導棋固然很重要。但,玩家能獨立面對遊戲的困境、難題,並解決這些問題,才是遊戲的主要意義之一。
遊戲是個非常安全的「犯錯環境」,如果為了任何藉口,犧牲了這個特質。對「玩家」而言,就會是非常糟糕的體驗。試想,如果憤怒鳥中,每個關卡只能挑戰一次,關卡沒過就結束了。玩家的體驗會如何呢?實際上,這樣的遊戲要談「有趣」已經太遙遠了。那麼,一款不「有趣」的遊戲又怎能引發「自願參與」的動機呢?
因此,我並不排斥「不有趣」的遊戲。但是,我排斥的是:企圖透過「遊戲」的糖衣來包裝「不有趣」的「體驗」這件事情。
我常說:體驗不會背叛我們,我們卻會背叛體驗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很多時候我們有這樣的體驗之後,在傳遞的過程中,涉入太多個人主觀的企圖和詮釋,而讓他人失去了體驗的本質。換言之,如果這款遊戲很好玩,真的要透過遊戲讓人學習到某些事情,就不應該用過分主觀的方式去改動、去調整。而應該盡可能地排除影響體驗的各種因素才對。這樣,「遊戲」之所以為「遊戲」的意義才會存在。
遊戲與教具
教具和遊戲的界線,在教育現場中一直很含糊。這點,對於從小生長在遊戲世代的現今兒童們來說,非常的武斷、惡質、輕蔑。遊戲的成癮性是許多老師拒斥遊戲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許多老師對遊戲內在的認知,多半懷有偏見。而今天,卻突然要使用遊戲來和學生互動,甚至做教學。顯然在各方面會有諸多落差與誤解。學生也許在正規的學習內容中表現不佳,但是在遊戲的「體驗」上,多半高出師長們許多。企圖透過劣質的遊戲體驗來誘發學習動機,是很不尊重學生的作法。於是乎,很多「遊戲」看起來「好玩」,實際上仍舊很難從手機螢幕前,拉回孩子們專注的眼神。
再一次,並非一定要完全迎合學生的需求,而是要試著去了解這樣的現況與條件。不論是設計、教案、課程、教學,才會更有效傳達給學生。要做到這點,先翻轉施教者的思維,遠比任何作法都來的直接有效果。如果還能理解「設計思維」,翻轉之路已經不遠了。
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沒有留言 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