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

[認真玩] ReGamin:戲讀《倫敦》首映記錄

多年來,桌遊的路上,我們一定多少有聽過「桌遊不只是遊戲」這句話。一般來說,聽到這種近乎「錦言佳句」的說法,多少會觸動我們的心弦。但是,在感動之餘,卻少有人仔細想過,在這句帶有突破性一段話之後,我們該接著說點什麼?

其實稍微想一下,便會接著問「如果桌遊不只是遊戲,那會是什麼?」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,只是很難精確地表達出來。所以,這段充滿意境的玄問,便繚繞在大家的心中有,久久不能散去。日子久了,玄問終究玄問,只留意境,沒有其解。為了回應這樣的問題,我們舉辦了這次的活動,目的不是為了唱高調,而是希望能夠拓展台灣桌遊產業發展的一點視野。


文本與遊戲

關於這一點,我想得由「機制即訊息」這樣的概念去了解才會明白。這也和前陣子和大家分享的〈寫給老師的桌上遊戲指南與心法〉當中,約略提到這樣的概念,卻因為篇幅的關係,無暇細講,正好趁這時候和大家好好說明一番。

所謂的「機制即訊息」,意即設計師所建構的虛擬世界裡,運作世界的法則為機制。這些機制不僅規範玩家的可為與不可為,同時也是設計師傳遞重要價值或意義的主要手段。捕捉現實意涵,「轉譯」成為遊戲世界的運作法則是遊戲設計師主要的工作。簡言之,遊戲的玩法和規範,是設計師建構出來的。每個玩法和規範的背後,都承載著設計師的意念。因此,一位設計師,若能成功地透過機制牽動玩家,做出別具意義的行為,或是特別貼近現實價值的行為,堪稱一種絕妙的技藝。

至於文本與遊戲的結合。許多人認為,文本和遊戲相結合是一種機會教育的概念,能夠透過遊戲的吸引力,藉機傳遞文本的意涵給讀者與玩家。實際上,若文本無法有效地經過設計師轉譯成遊戲,都不算是很適切的搭配。在這樣不適切的搭配裡,文本和遊戲形同各自獨立,就算引導者身懷絕技,也無法改變這樣形同陌路的本質。有時,甚會有突兀、衝突的狀況發生。

因此,良好的文本與遊戲的結合,「機制即訊息」便是個重要的要素,若設計師能夠將文本中的情節、劇情、景物、人物、事件等,巧妙地透過機制「轉譯」成遊戲。那麼文本與遊戲的結合方有相互呼應的基礎。

這麼說來,設計師最偉大囉?只有設計師才能做這樣的轉譯工作?其實不然,因為,從本質上來說,遊戲與文本的敘事方式,本來就是相當不一樣的。要能夠讓兩者相互呼應,那是的確是一門功夫。兩者的敘事差異在於,一般的文本敘事權掌握於作者(當然,後現代理論當中,已經有不少論點顛覆了這樣的權力結構)手中,作者企圖透過文本傳遞什麼樣的訊息,基本上由作者決定。遊戲則不然,設計師只是架構一個虛擬的世界,讓玩家在其中面對挑戰、探索各種可能。很多時候,遊戲的走向和玩家自己的決策關係匪淺。玩家們就像是寫下冒險之旅的主人翁,和一般的文本敘事截然不同。


為什麼是《倫敦》?

其實這款遊戲早在我念書時,便已接觸,還記得那是2012年左右。當時買了這款遊戲之後,深深地被遊戲中一些細節上的設定給吸引,不由得玩了好幾場。剛好當時市面上又出版了《倫敦的崛起》這本書,買來看完後,認真的考慮過要寫一篇文章來探討這款遊戲和這本書。可惜當時心有餘,力不足。這樣的熱血就被擱置了幾年,直到和本次的工作伙伴們聊到。他們認為這樣的活動相當值得一試,索性就和這些夥伴們規劃了起來。雖然全程自費,但總算是宿願已了。


倫敦與崛起

本次活動的主軸圍繞在《倫敦》(桌上遊戲)與《倫敦的崛起》(書籍)上。原因在於,設計師馬丁在《倫敦》這款遊戲中,不只加入許多相關的要素而已。其中要傳遞給玩家的思維,亦圍繞著近代早期到近現代倫敦的發展歷程。這不單令玩家可以稍微掌握到時代的氛圍而已,透過決策行為本身,亦能約略明白,當時倫敦發展的關鍵趨勢。甚至,具體明白一些公共設施之所以存在的主因,以及當時社會的狀況。當然,遊戲要鉅細靡遺地詮釋一些細節與深刻的意涵,還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。

因此,《倫敦的崛起》正好可以幫我們補足不少關於1666年,發生於倫敦大火究竟為倫敦,乃至於英格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。但是,將《倫敦的崛起》一書當做遊戲的輔助,卻是很可惜的。《倫敦的崛起》雖非嚴謹的史學論著,對於一般讀者來說,卻是很友善的「敘事型歷史著作」。作者將聖保羅大教堂的毀滅與重生當做主軸,在透過五位時代哲人,探索當代新科學的本質與意涵。讓讀者對那些時代巨人,不再有遙不可及的距離,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看見這些時代巨人有血有肉,較為人性的一面。

要能擷取現實社會或是故事中的意涵,放到遊戲裡,再透過遊戲的機制牽引玩家進行深思,正好在《倫敦》這款遊戲當中得以有機會體現(當然,更優秀的作品還有不少,我們日後會有機會介紹給大家)。此外,又與《倫敦的崛起》這本書息息相關。這正是我們想透過這樣的結合方式,帶給桌遊世界的一些新氣息。


戲《倫敦》

《倫敦》並不算是常見的桌遊,一般的玩家要接觸到這樣難度的遊戲,也不常見。因此,本次活動的與會者當中,有幾位朋友其實是令我們壓力比較大的。畢竟遊戲經驗的落差是很具體的,如果沒有一定的遊戲意識,要能掌握《倫敦》這款遊戲的核心體驗與思維,是很有挑戰的。

所幸在工作伙伴們熱心的指導下,總算幫助大部分的與會者掌握的卡片細節、遊戲主軸等相關概念。一場下來,就算是將冷氣溫度調到最低,仍無法有效降低活動現場的溫度。看來,這樣的活動的確為這些朋友們帶來十足的腦力訓練。


讀《倫敦》

用餐過後,換我上場和大家分享《倫敦》與《倫敦的崛起》之間的關聯了。過程中不小心聊得太開心,東扯西扯了很多故事和事情。所幸內容上算是還有點吸睛,不致於有人因此睡著。隨後還分享一些最近個人對遊戲的反思,已經在前面的部份分享給大家了。

隨後則是Jesse Li上場和大家討論遊戲中,一些關鍵的思維和意義,並帶領大家探索設計師在設計這款遊戲時,某些規則背後的意義為何?雖然內容很深奧,但是大家聽得津津有味,可見大家對遊戲更深度的內容都是有興趣的!

本次活動簡報

--
一直以來,我們總覺得活動記錄就應該圖文並茂,甚至圖片為主。本次的活動記錄正好相反,為的不是標新立異,而是希望能透過文字來表達更有價值的內容。因為這樣的活動,光看照片,可能大家還是習以為常,只是一場「玩複雜遊戲」的體驗活動。實際上,我們希望傳達的價值,卻遠比照片能夠傳遞給各位來的豐富多了。

因此,我們要在此感謝願意潛心細讀的朋友,希望各位朋友能透過我們簡窳的文字,找到桌上遊戲更多可能的價值。
--
最後,還要來點小小的宣傳,本次活動全部自費辦理。所以現場發起了小額募款活動,一方面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些經費的補貼,一方面也是觀察活動在與會者心中的價值。

在一段簡短感性的募款發言後,與會者們都相當支持這次的活動,給予不少實質的鼓勵。這也證明了,這樣的活動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的期待。接下來,帶著這樣的支持與鼓勵,我們也許有機會可以把這樣的內容分享給更多朋友了。

此外,由於這樣的題材不少,所以我們也找了一些清單,期待除了《倫敦》以外,我們還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更多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好遊戲喔!
--
與會者回饋摘錄

  • 很用心,很有趣,辛苦了!
  • 桌遊真寬廣。
  • 辛苦了。午餐精緻,工作人員是資深玩家,對新手幫助很大。
  • 很棒!難得有這種深度了解的活動。
  • 謝謝!很好的體驗、探索、思考的示範。對於桌遊帶領又有新的想像。(或運用於自己的工作領域)
  • 解說導讀有趣,大家辛苦了!不要冬瓜茶。
  • 加油!
  • 南部地區很欠缺遊戲與桌遊的教學資源與人員,這樣的活動很棒,謝謝工作人員的辛勞!建議將類似的活動簡報分享在網路上,讓更多同好吸收。
  • 很久沒有好好玩桌遊了,這次活動除了認識新的好遊戲,也在阿岳的導讀中更加認識其時代背景,覺得非常有收獲。Jesse的分析也幫助對遊戲設計、機制有更深的思考。感謝精心策劃與帶領活動的每一位!
  • 講師時間,其他工作人員可以注意說話音量,以免影響學員聽講。
  • 講解規則時,要更簡潔、跳躍式地重點說明,對比較沒桌遊經驗的玩家會親切點。(真的不需要對還沒體驗過該遊戲的新手說明combo策略,了解規則已經對他們很辛苦了。)

--
相關資料
《倫敦》:http://boardgamegeek.com/boardgame/65781/london
《倫敦的崛起》: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01029

--
工作人員簡介:
本次活動是由台南玩坊店長紅羊與阿岳一手策劃,隨後又加入設計師Jesse Li。後來,為求教學品質,我們又找來過去在圖板遊戲推廣協會上過課的柳澤和卡巴,協助教學。
--
活動剪影





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